近日,一篇发表于 2007 年的旧文因其独特观点被广泛关注,在学界与社交平台引发热议。文章题为《<汉谟拉比法典> 与商汤关系新论》,最早发表于《武汉科技学院学报》2007 年 10 月刊,作者为李荣建、吴彬华,分别来自武汉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和空军雷达学院。
文章提出,通过英汉词源的比较和历史文献的交叉分析,认为古巴比伦君主汉谟拉比与《史记》中记载的商朝始祖商汤可能为同一历史人物。作者进一步推测,所谓《汉谟拉比法典》,实为商汤让义伯、仲伯所撰之《典宝》,并据此提出夏商周历史可藉此建立 “一条总纲线” 的结论。
文章引言中还援引 “语言同源” 与 “上古文明交流” 等设想,提出英语可能源自对古汉语文献的拼音转录;汉语则可能曾是两河流域的主要语言之一。文中写道:“如果这个假设成立,那么《汉谟拉比法典》所用的语言应该跟中国古汉语极为相近,或者汉谟拉比本人就是中华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帝王。”
为支撑这一论点,论文从多方面展开论证:在年代上,汉谟拉比在位的中位纪年(前 1792—1750 年)与低位纪年(前 1728—1686 年),分别与商汤伐桀的年代(依刘歆说为前 1751 年,依皇甫谧说为前 1685 年)高度吻合;在人名对应上,汉谟拉比可对应商天乙,辛・伊丁拉姆对应伊尹或伊・阿衡,沙马什・哈西尔对应夏革,恩利尔・沙杜舒对应领主(或侯)・有莘氏等;在地名对应上,Babylon 对应商王朝首都亳,Isin 对应有莘氏,Eshnunna 对应昆吾氏,Larsa 对应夏王朝,Sushan 对应三㚇等;在衡量单位与官职上,20 布尔灌溉田对应 20 亩养老水田,VGVLA・MARTU 对应甲骨文中类似将军的 “多马” 一职;在主要功绩上,汉谟拉比继承小国后通过远交近攻扩张,统一两河流域,建立中央集权统治,神化自身权威,与商汤从先王居亳、征伐诸侯、灭夏桀统一海内、完善政治军事制度等事迹相符,且《汉谟拉比法典》被认为是商汤征服三㚇后,让义伯、仲伯刻宝玉所作的《典宝》。
此外,论文还提出英语与古汉语词汇存在相通性,推测上古汉语曾是两河流域主要语言之一,为两者的关联提供语言层面的推测。通过这些对应分析,论文认为汉谟拉比与商汤实为同一人。
该论文观点一出,迅速在学界引发不同反响。部分学者认为,这种跨文化、跨地域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创新性,为上古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,有助于打破传统学术研究的地域局限,重新审视不同文明间可能存在的联系。然而,也有许多学者对此观点持谨慎态度,他们指出,尽管论文中罗列了一些相似之处,但仅凭这些证据就认定两位来自不同文明的君主为同一人,证据链尚不够完整和坚实,在时间、空间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难以解释的疑点。
(责编: admin)
版权声明: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