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学前教育新政落地:1200万儿童今秋受益,家庭年省教育支出超200亿
覆盖范围:普惠性“全覆盖”,城乡民办均受益
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》,此次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,包括公办园、民办园,城市与乡村幼儿园。具体而言:
- 公办园:全额免除大班儿童保育教育费,按地方制定的公办园收费标准执行。例如,若某地公办园大班保育教育费为每月600元,则家长无需再缴纳该费用。
- 民办园:经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园,参照所在地同类型公办园标准减免费用。若某民办园保育教育费为每月800元,而同类型公办园为500元,则民办园大班儿童仅需缴纳差额部分300元。
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强调,政策设计坚持“普惠优先”,确保所有大班儿童均能享受红利,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巩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政策,形成“兜底保障+普惠减免”的双重机制。
资金保障:中央财政“拿大头”,补助向中西部倾斜
为确保政策可持续性,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,其中中央财政承担主要部分,并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倾斜:
- 分担比例:中央财政对西部、中部、东部地区分别按80%、60%、50%的比例分担补助资金。
- 资金规模:仅2025年秋季学期,全国财政需新增支出约200亿元,直接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。
- 拨付机制:财政部已足额安排中央补助资金,将于近日下达地方,并指导各省制定细化方案,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至幼儿园。
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表示,各地需在8月底前完成政策落地准备,依托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精准审核在园儿童数据,杜绝虚报冒领、挤占挪用等行为。
政策衔接:地方自主探索“超范围”政策可延续
针对部分地区已实施的学前教育免费政策,财政部明确,若地方政策覆盖范围超出学前一年(如免除中班、小班费用),可继续执行,超出部分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。例如,河北省秦皇岛市此前已对公办园大班儿童免除每月400元保育教育费,新政实施后,当地民办园大班儿童也可享受同等减免,进一步扩大受益面。
此外,两部门将适时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制度,与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形成合力。教育部数据显示,自2011年起,我国已构建起以政府资助为主、幼儿园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,累计资助儿童超1亿人次。
专家解读:降低育儿成本,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
“免费学前教育是‘政府投入做加法,家庭支出做减法’的典型民生工程。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,保育教育费占家庭学前教育总支出的比例较高,减免后可直接降低育儿成本,缓解“入园贵”矛盾。以河北省秦皇岛市为例,政策实施后,当地公办园大班儿童家庭每年可节省4800元(按每月400元、10个月计算),民办园家庭每年也可节省至少2400元。
财政部表示,未来将密切跟踪政策实施效果,综合考虑学龄人口变化、财力状况等因素,适时完善免费政策,推动学前教育向“普及普惠安全优质”方向发展。
版权声明: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。。